张元清
她跨越湘江,扎根戈壁50余年。
她在时代的汪洋中,乘风破浪,不断超越自我巅峰。
她不输男儿,从一个“门外汉”成功蜕变成中国建筑行业中的佼佼者。
她是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张元清,一个真正的“铁娘子”。
女人当自强
1966年,17岁的张元清从湖南来到新疆克拉玛依,成为一名临时采油工。
那个年代,女性采油工并不多见,因为特别辛苦,尤其是冬天。张元清个子小,遇到大雪天巡井,一脚下去雪就能没到膝盖处,每走一步对她来说都是艰难的跋涉,但她不服输,在她的字典里,没有“不行”二字。
在采油工这个岗位上,张元清一干就是10年。不管遇到任何困难,她都想办法自己克服,“我当不好采油工,就对不起人民、对不起党。”她信念坚定。
正因如此,张元清一直严格要求自己,年年被评为先进。
1976年,张元清转岗到农场,被任命为采油一厂家属管理站副站长,带领30多名家属到乌尔禾开荒种地,硬是把300亩荒漠种成样板田。
1978年,家属管理站承包了一条26.5公里的简易公路修筑任务。站长带着100多人“应战”,但几个月下来,路没修出眉目,家属们一个个怨声载道:“这哪是女人干的活!”
张元清主动请战,号召大家:“宁肯让汗水淌死,也绝不能让泪水淹死。这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,我们是在为油田做贡献!”
“老站长,如果不拿下这条路,你就把我撤了!”张元清立下军令状。
茫茫戈壁,狂风四起。没有推土机、拌砂车、浇油车,张元清带领着“娘子军”们,全凭一双手,人工把筛好的砂石运到料场,再用一根长棍支撑的“大勺”把加热的沥青浇到砂石上……一天下来,大家的身子骨像散了架似的不听使唤,端碗拿筷子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看着姐妹们一个个没了精神,同样身心俱疲的张元清满是心疼。“必须让大家的辛苦付出得到回报。”她决定打破“大锅饭”制度,在完成定额任务的基础上实行多劳多得。果然,大家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,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,家属们挣到了“甜头”,家属管理站也因此走向自负盈亏的道路。
同年7月1日,张元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吃得苦中苦
趁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在铁锹镐头的交响乐中,张元清带领着油田家属奏响了走向市场的主旋律——1983年,永升公司正式成立。
挖管沟、修公路,克拉玛依油田的建设,处处留下了她们的足迹和汗水,一群家属工白手起家,靠铁锨、镐头打天下。
1989年1月1月,红山嘴油区开启上产夺油会战,永升承担起22公里管沟任务。原本忙着为女儿操办婚事的张元清抛开家里的千头万绪,带着几名队长率先奔向了风雪弥漫的红山嘴。
每天早上,曙光初露,张元清和“娘子军团”全副武装,裹着厚厚的羊皮大衣,戴着皮帽子、皮手套,几十人一趟,蜷缩在一辆敞篷大卡车里,去往工地。
地层冻土严重,开工前的第一件事要用柴火烧地。大家只能一边烧一边抡镐头挖,不能有片刻停歇,不然土又会被重新冻上。
汗水湿透了她们的内衣、棉衣,风雪一扑,冻得浑身发抖,牙齿“咯咯”打颤。渴了,喝一点带冰碴的水;饿了,啃几口冻馒头;委屈了,擦干眼泪继续干……
但无论再苦再累再多困难,张元清总是一副劲头十足的样子,“困难不要讲,办法自己想。只要精神不滑坡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”是她说过最多的话。
就这样一镐头、一镐头,她们掘开了冰冻的戈壁。火光映红了她们皴裂的脸庞;寒风吹裂了她们的手背,鲜血顺着血红的口子钻出了手套。
火光和血花映出了“鲜红”的永升“娘子军团”。
以实干为本
在风餐露宿、洒满汗水与泪水的戈壁上,张元清干事业的热情越发高涨,她萌生了更加宏伟的目标——向建筑市场进军!
但“娘子军团”承接的第一个建筑项目——采油一厂两层楼化验室,却遭到不少质疑之声:“女人能盖房子,我一脚能踢倒!”
这盆冷水反倒燃起了张元清的斗志。
没有盖楼的手艺,也有绣花的功底。按照图纸,大家严格遵循工程监理要求,一块砖一块砖地垒,扎扎实实,决不马虎。楼最终顺利盖成,并通过了质量验收,但实践也让张元清清楚地认识到:闯市场光能吃苦、肯受累还不够,光有奋斗精神也不行,还要闯文化关、技术关、质量关、设备关、管理关……
一场学文化、强技术的热潮在永升公司升腾起来。
张元清发挥起党员带头作用,真抓实干,一口气拿下企业管理、项目经理等7门专业技术资格,并被自治区职改办破格评聘为高级工程师。
1997年,永升公司通过竞标承建克拉玛依第一个现代城市形象工程——人民广场改造工程。工程量大、工期紧、质量要求高,对张元清来说是全新的挑战。
为把这张“城市名片”打造好,她一头扎进项目里,秉承工匠精神,跟着施工人员一起干,亲自监督工程质量。
张元清的“厉害”是出了名的。施工中出现没有达标的问题,她决不马虎凑合,“小”到一块砖的色差,“大”到误差大于2毫米的墙面平整度……在她的严格要求下,项目不仅得到了市民、专家和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,还荣获了新疆建筑行业最高奖“天山”奖。
此后,从市文化一条街到世纪公园,从国贸商城到世纪大厦,从会展中心到科技馆、火车站,从克拉玛依到乌鲁木齐的公路……永升公司在张元清的带领下,建造了一大批省部级和国家级优质工程,更一举夺得了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“鲁班奖”。
永升品牌和张元清的匠心,在克拉玛依,乃至全疆,声名鹊起。
以民生为先
张元清始终认为,企业的成功靠的是实力、是质量、是诚信,更是老百姓的信任。
身为党员的她,对于承建惠民工程,更是义不容辞。
1996年,克拉玛依引水工程开工了。
永升起初中标的项目是西干渠5公里衬砌和3号渡槽工程,由于质量过硬,3号渡槽成为“样板工程”。
随后,引水指挥部又接连给永升增加了新的工程量,其中,包括一段出了名的“卡脖子”工程——风克干渠Ⅱ5标段。这段工程原来由内地一家大型企业承建,但因地质和环境条件十分恶劣,干了1年,1米渠道没有建成,只能“溜之大吉”。
接手就意味着亏损,公司内部反对声一片。
“不能不干,这可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工程,必须上!”张元清下令说。
为了完成任务,公司只能不计成本地投入资金。
但这真是块名副其实的“硬骨头”。施工中,仅10天就有3台挖掘机、15辆自卸车严重受损。张元清便开始向个体户车主租车,可没想到,有些司机车开到山前一看,丢下一句“打死我也不干”就跑了。
“世界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!”这是张元清认准的理儿。
2000年4月,她组织500多人上山打攻坚战,带头夜以继日地工作,不知磨平了多少把镐头。最终,用2000多斤炸药,硬生生在山中开出了一条水渠。
至此,永升公司一共承建了引水工程10个标段,全长47.6公里,占全渠的1/9。
同年8月15日,引水工程全线按期通水,永升公司被市委市政府授予“引水工程硬骨头突击队”称号。
站在水渠旁的山顶上,张元清望着这条奔涌的“巨龙”,眼眶里涌动着喜悦的泪花——参与这场战斗是异常艰辛的,但她无愧于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