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]

典型人物
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典型人物
返回上一页

王延明:将信仰化作行动

发文日期: 2021-05-27
为了在戈壁荒滩中给克拉玛依留下一片绿荫,王延明坚持植树造林30余年,将党员信仰、石油精神化作实干,用一生去践行。

王延明

冬天掏厕所积肥,春天选树种插条,夏天挑担子浇水,秋天包毛毡防寒。

很难想象,这是一位退休老人坚持三十多年的日常。直到现在,这位90岁的老人每天依然去延明园做看护。

为了在戈壁荒滩中给克拉玛依留下一片绿荫,王延明坚持植树造林30余年,将党员信仰、石油精神化作实干,用一生去践行。

24小时守井

上世纪50年代,24岁的王延明来到克拉玛依,5年后就当上了钻井队队长。

那年头,没人愿意当领导,干的活和工人一样,工资、奖金、定粮却比工人少。

难道因为待遇差,就不干了吗?

“当然不行!”青年党员王延明斩钉截铁地说。

几个月后,他被调到采油一大队修井三队当队长。

有一年冬天,1099井由于井底出砂严重,需要洗井。修井三队的任务就是要把井底的砂冲洗干净。

那几个月里,工人们三班倒,轮流回家休息,只有王延明在井队旁支一顶单层帐篷,24小时在井口旁盯着。

当时,井队上没食堂,大家都自己带饭。王延明因为没回家,经常靠大伙“接济”。他不好意思老吃别人的,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,最后患上了严重的胃病。

家人因此又心疼又埋怨,但他说:“为建设新中国,老一辈革命家不惜抛头颅、洒热血,而我只是饿饿肚子,算得了什么。”

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,从修井队长一路走到采油二厂党委书记,王延明始终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
绿化“长征路”

采油二厂位于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。60年前,这片重度盐碱地地表水为0、冬夏温差超过93摄氏度、8级以上狂风天气超过年均72天,是一望无际的荒滩戈壁。

那时的油田普通职工,但凡有机会都想往外调,年轻的职工更是索性辞职,也要“逃”出克拉玛依,退休的老职工也没几个愿意留在当地养老。

王延明眼看着自己的职工因此离开,心想:要是让白碱滩“披上”绿色外衣,大家都愿意留在克拉玛依,那该多好啊。

于是,1985年,还没到退休年龄的王延明要求提前退休,他要在厂区周边种树。

在他的建议下,采油二厂成立了绿化工作委员会。王延明毛遂自荐担任主任及下属绿化队队长——一个没有行政级别、没有办公室、天天扛着锄头铁锨的植树人。

从那时起,他带领40余名职工家属,开始了绿化白碱滩的“长征”。

其实,王延明患有严重的心脏病,但为了种树,只要病情一稳定,他就往外跑——乌鲁木齐、石河子、沙湾、阿勒泰、伊犁……每到一处,他不光订购树苗花种,还细心察看当地的园林布局,讨教植树养花经验。

退休前,王延明从未回过老家。1986年,在老伴的一再催促下,他才回了一次老家河北承德。

可一回到家,他不是在家里和亲友叙旧、唠家常,而是整日上山去找花种。几天下来,他就收集了五六斤。有一次,他听人说,盐碱地种山楂树容易活,就自己掏钱,买了一大捆树苗扛回家。

在回新疆的火车上,王延明用塑料布包裹着树苗,牢牢地抱在怀里,生怕压坏;宁愿自己口渴,也要把随身带的水都浇到树苗的根上。

回到家里,老伴看到抱着树苗回家的王延明,哭笑不得。可她最是清楚,王延明就是有一股倔劲,干啥事,不达目的誓不罢休。

儿子的榜样

除了隆冬季节,只要有时间,王哲民就会去延明园,种树、锄草、打理园子。因为,那是父亲王延明退休后开创的“绿色家园”。

“年轻时,父亲所有的心思都在工作上,退休后,他又一门心思搞绿化。从他身上,我看到了老一辈石油人最可贵的品质,那就是敬业和奉献。身为第二代石油人,我一定要把这些品质保留并传承下去。”说到父亲,王哲民感慨不已。

他记得,父亲刚开始种树那几年,为了节省买肥料的钱,每年开春前,父亲都会去油田计量站掏旱厕。那段时间,王延明每天回到家里,就像是掉到粪坑里刚被人捞上来一样,又馊又臭,人见人躲。

为了节约浇树用水,王延明领着家属工捡来几千米的水管旧料,然后请厂里的安装队工人们收工后帮着焊接起来,硬是建起了一条几千米长的水管线。

除了他,母亲也时常陪伴在父亲身边,每次父亲干不动了,都是母亲顶上去。长年累月,母亲也没过过几天清闲日子,身体也大不如前。

一家人,为了克拉玛依的一片绿,付出了大量的艰辛与汗水。

就这样,王延明带领着家人和绿化队,仅用了3年时间,便将采油二厂厂区内外栽满了树。但王延明还不满足——

他要的,是有生之年在更多的地方种满绿,将幸福的事业进行到底。

“延明园”诞生

在距离采油二厂厂区西北方向约1公里的地方,有个垃圾场,正好是厂区的上风口。

王延明一直觉得,如果那儿的环境改变了,厂区的环境肯定能得到大的改善。

1987年,王延明有了一个更大的目标,他要对垃圾场进行绿化改造。

自那以后,每一个或晴朗或阴冷的早晨,在采油二厂厂区西北角一条蜿蜒的小路上,总能看到一个清瘦而精干的身影——王延明手拿一把铁锹,边走边观察着路边的小树苗,不时地把倾斜的小树苗扶正,再给它培几铲土。

“要知道,在克拉玛依种活一棵树,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!”王延明深知这一点,所以,他把每一棵树都当作孩子来养。

春夏季,他会带着工人一起,加紧植树造林。很多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很惊讶,“王书记怎么就没有累的时候?”“我们比他年轻多了,为什么干不过他?”

殊不知,那是因为在王延明看来,他不但是党员,还曾经是领导干部,必须以身作则,不仅要做,更要做好。

1999年,采油二厂党委经讨论,决定将西北角的这片绿色园子命名为“延明园”。王延明知道后,找到厂长表示坚决反对。

厂长说:“这个名字与你的名字没关系,延明园的寓意是延安精神在这里大放光明,让奋斗精神遍地开花。”王延明听罢,只好同意。

如今,这片园子还有一个诗意的名字——塞外江南。春天,人们来这里踏青;秋天,人们来这里采果,品尝曾经在自己的家乡才能够体味的丰收的喜悦。

幸福的事业

时间一晃,30多年过去了,白碱滩区的环境早已今非昔比——

厂区绿化覆盖率以每年3%的速度增长,树木成活率由不到30%提高到了99%以上,万棵杨树和榆树组成防风林,3000多棵李子树开花结果,与绿色林木为伴的还有蔬菜、水稻、玉米等,花草种类都达到了60多个品种。白碱滩区因此成为我市第一个达到园林城区标准的厂区。

原先浮尘弥漫的荒滩,眼下成了白碱滩区居民乃至全市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,这在很多人看来,简直不可思议。

王延明的举动也感染了一大批克拉玛依人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爱绿、植绿、护绿的行列中。现在,义务植树已成为克拉玛依市民的自觉行动,义务植树模范也层出不穷。党员有先锋林,团员有青年林,军地有共建林,家庭有惜缘林,百姓有防护林。全市广泛开展了认养绿地、保护古树名木等活动,市党政领导在植树期间带头义务植树已成制度。

媒体曾这样评价王延明,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,克拉玛依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,如果将戈壁变为绿洲算作“改天换地”,那么王延明的精神为我们当代和下一代人树起了一座丰碑。

昔日光秃秃的盐碱地,在王延明一生的奋斗下,如今绿树成荫,繁花争艳。对王延明来说,他不懈奋斗的过程,也是他最幸福的时光,因为靠着他的努力奋斗,他终于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心愿:让采油二厂成了职工真正的家,绿色的家,幸福的家!

克拉玛依日报